20121017

理解和運用

教過好幾次 Logic and Critical Thinking(即批判思考加初階邏輯)後,我發覺學生最大的問題不是不明白要學習的概念、原則、或方法,而是運用不當。他們有能力解釋有關的定義和說明那些方法的步驟,可是,到應用在實際的例子上時,卻經常判斷錯誤,張冠李戴,犯了錯誤 A 的例子,當成是犯了錯誤 B;甚至無中生有,明明沒有任何思考或邏輯毛病的例子,他們會疑神疑鬼地扣上一頂邏輯謬誤的帽子。

例如在昨天的小測,其中一個要學生判斷的例子是這樣的:

Jake said, “The anti-gun people all think that just as soon as guns are outlawed, crime will disappear, and we’ll all live together as one big, happy family.”

問:Jake 使用了甚麼 rhetorical trick 或犯了甚麼思考上的毛病?

問題一點也不複雜,卻有近四成學生答 “wishful thinking” ---- 錯了。正確答案是 “stereotyping”,答 “wishful thinking” 的學生分不清 what Jake said  what Jake said the anti-gun people all think。假如 Jake 說的沒錯,那些 anti-gun people 便是犯了 wishful thinking 的毛病,但 Jake 自己則沒有犯此毛病;可是,Jake 說的並不對,因為很多 anti-gun people 都不會那麼天真,相信有嚴厲的槍械管制就會天下太平,Jake 的說法是將這些人都樣板化了,從而令人對他們有壞印象。

概念、原則、和方法是死的,要運用得當,不能單憑抽象的理解,還要經常練習,最初會容易判斷錯誤,犯錯不要緊,只要反思錯再哪裏、為何會錯,便能從錯誤中學習和進步,逐漸培養出敏銳的觸覺和可靠的判斷力。

可惜的是,就算是用功的學生,在 Logic and Critical Thinking 課程完結後都大多不會再練習運用學過的概念、原則、和方法,之前三、四個月的練習,便前功盡廢了。然而,我並不懷疑這個課程的功用,因為教授邏輯和批判思考並不是要在短短幾個月內大大提昇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推理技巧,而是開他們的眼界,指給他們一條鍛鍊之路。眼界已開,路,走不走,是他們自己的決定。

46 則留言:

  1. 讀過李天命書的人,何嘗沒有此等運用不當毛病。(此句本身算不算有stereotyping毛病??)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讀過」之加「一些」,便一定不算是 stereotyping。

      刪除
  2.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回覆刪除
  3. 我覺得有時stereotyping只是平時說話不那麼咬文嚼字,屬一些省略說法而並不是真的把所有東西都看成是一樣的。
    例如,中秋節吃月餅,父親對兒子說:月餅的糖份和油含量較高,多吃對身體不好。若兒子反駁說,我吃的那些是低糖和少油的,那或會被看成是「鑽空子」,找籍口。其實相信父親也不會認為所有的月餅都是一樣的,只是平時說話不那麼咬文嚼字罷了。
    又例如上一篇有人引用說中國人是黑眼睛黃皮膚,相信說的人其實也知道十幾億中國人,不可能全部都是黑眼睛的,只要有一個不是,嚴格來說也不能夠說中國人是......。
    但是,日常說法往往只是一種宏觀的說法。
    例如說,日本人比較有禮貌,可以說是stereotyping,但也可以說是一種宏觀概念。
    這與科學上對物質的看法也是一樣,例如萬有引力定律,宏觀上是對的,但微觀上(即對於微粒子來說)則是不對的一樣,我覺得stereotyping有時是屬於一個「適用範圍」的問題。
    是一個適用於宏觀現象但不適用於微觀現象的問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你說的這類例子,也有真的是思考上有問題,或故意使用 rhetorical trick,要看情況判斷。

      刪除
    2. 大致同意神洲的說法.
      只是我認為在作"宏觀"論述時應保持警惕自己的言論可能只是stereotyping, 所以應當保持平常心去仔細看待可能出現的反證.

      刪除
  4. 請問教授授這門課的時候是用甚麼書的呢?好多年前讀過李天命的書,想重習一下這門課,但想讀讀李氏以外的書…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用的是兩位同事寫的教科書,此書雖非十全十美,但寫得相當有趣。

      刪除
    2. 能否賜教書名?其中一本是Naming and Necessity?

      刪除
    3. 上面「教科書」三字已 link 了。Naming and Necessity 是很專門的書,不適用於批判思考的課程。

      刪除
    4. 2.7 out of 5 stars on Amazon, 90 bucks, eeeks! "I was forced to buy this book because my online philosophy class requires the book." XD

      I can get the book via Link+ CSU East Bay. WOOHOO!

      "…provides students with skills they can apply so broadly to success in school and success in life?"

      I will see about that one, I ain't a student anymore. Too late for me. :(

      -49er

      刪除
    5. 謝謝提供書名。抱歉之前沒有留意到連結。

      刪除
  5. 其實係搞唔清概念 定係睇唔清題目=~=?
    學生會注意"反對槍械管理既人"
    然後將思考方向指到佢地
    卻忽視問題所指既係Jake
    即係注意力用錯對象=^=
    (當然 「塑造」 同埋 「過份樂觀」
    唔敢話自己明 已經試過
    睇文同寫文解釋係兩回事= =")

    回覆刪除
    回覆
    1. 運用不當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小心啊!

      刪除
    2. 王Sir,

      請問你的問題是口述的還是書寫的?

      刪除
    3. 題目有陷阱坑害學生,犯了立心不良之罪。XD

      刪除
    4. 立心不良不是邏輯謬誤,沒問題!

      刪除
  6. 用李天命的四不架構,Jake是否犯了不充分的謬誤及不當預設的謬誤呢?
    不當預設的謬誤是指The anti-gun people all think。
    不充分的謬誤是指guns are outlawed, crime will disappear。

    回覆刪除
    回覆
    1. 李天命自己作個名相,就當晒套嘢係自己?
      http://philosophy.hku.hk/think/chi/fallacies.php

      刪除
    2. QA,

      用cy leung 的言論為例,是否介乎
      1. “wishful thinking” and “stereotyping”?
      2. 「精神」和「主義」的混淆行為?
      Eddie

      刪除
    3. Quality Alchemist,

      Jake 的說話沒顯示他要證明某一命題,所以談不上甚麼「不當預設」和「不充分的證據」。

      刪除
    4. 李天命界定謬誤為「思維方式的錯誤」, 所以即使Jake 的說話沒顯示他要證明某一命題,仍可能犯謬誤(當然這是據李的說法而言)。

      刪除
    5. Fallacies 和 rhetorical tricks 兩者要分開,Jake 這個例子歸入 rhetorical tricks 較合理。不過,我上面說的不是 Jake 沒有犯謬誤,而是他沒有犯「不當預設」和「不充分的證據」的謬誤。

      刪除
  7. 過來人的經驗,心理學的認識可以 hack human mind, 然後才修讀邏輯便容易理解常人的不理性及明心見性。也許哲學是一門需要天份的學科,其實佛家的邏輯也有獨到之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心理學的書(尤其是講 cognitive biases 的)的確很有幫助。

      刪除
    2. 從系統工程的角度,Systems Thinking 有助深入淺出地去批判事物。當然,工程師和哲學家的觀點和角度是不同的。

      刪除
    3. 對,會有幫助,但不能取代邏輯和批判思考。

      刪除
  8. Where can one find good sources to practice?In textbooks? Everyday discourse? Newspaper?

    city

    回覆刪除
    回覆
    1. All of the above, plus political propaganda.

      刪除
  9. 答Straw man fallacy得唔得架?

    回覆刪除
    回覆
    1. 相信你的意思是 Jake mischaracterized anti-gun people, making them look dumber,然後批評他們。Straw man 一般指扭曲對手的論點或論證,不是指扭曲或醜化對手的形象,否則 ad hominem 也算是 straw man 了。

      刪除
    2. 可否說Jake將anti-guns的if guns are outlawed, crime will decrease扭曲成if guns are outlawed, crime will disappear?

      刪除
    3. 我覺得Jake的情況有點像李輝評反國教人士時將反國教論點的「國教洗腦的指控非無的放矢,有洗腦危險」扭曲成「國教必然是洗腦」

      刪除
    4. 還是說,情況要是Jake said, “The anti-gun people all think that just as soon as guns are outlawed, crime will disappear, and we’ll all live together as one big, happy family. **But this is not achievable at all so that anti-gun is wrong.**”才算Straw man?

      刪除
    5. 如果撐國教人士只是說「就算有學校辦國民教育教學生批判祖國的弊病如六四、毒奶粉、李旺陽等,那些反國教的人仍會死撐說這是洗腦教育。」,僅此一句並未以此建立任何批評,那是不是就是Stereotyping而非Straw man?

      刪除
    6. Heiman,

      //可否說Jake將anti-guns的if guns are outlawed, crime will decrease扭曲成if guns are outlawed, crime will disappear?

      - 將 Jake 的說話放在一個較大的討論脈絡,可以有你這樣的理解,但單就他的說話而言,則不可以,因為他沒有直接批評任何論點或論證。

      刪除
    7. //如果撐國教人士只是說「就算有學校辦國民教育教學生批判祖國的弊病如六四、毒奶粉、李旺陽等,那些反國教的人仍會死撐說這是洗腦教育。」,僅此一句並未以此建立任何批評,那是不是就是Stereotyping而非Straw man?//

      - 是。

      刪除
  10. Wong,
    If most or almost all anti-gun people don't //think that just as soon as guns are outlawed, crime will disappear, and we’ll all live together as one big, happy family//, can we say Jake's statement is stereotyping? --zpdrmn

    回覆刪除
    回覆
    1. Good question. Stereotyping is a form of overgeneralization and oversimplification; even if most Xs do not have the feature q, ascribing q to all Xs may still be stereotyping if the ascription of q is an oversimplification of a set of features (most Xs have some of the features in the set, but very few of them have all the features).

      刪除
    2. Got it. Thanks. --zpdrmn

      刪除
  11. 兩年前在副學士課程中學過批判思考,當年用的是李天命先生的系統,也許只學得幾成,但敢說兩年來沒有間斷過練習實踐。

    至最近在大學再次遇上批判思考,用的是另一套大同小異的系統,在腦內運行了兩年的批判系統居然出了不少錯判之處,害我答錯好幾題。

    錯了幾題,卻令我有一點新的感想。

    雖然在課堂上拿不到一百分,偶爾還會把刺稻草人和轉移視線搞混了,但細心一想,現實中有幾時要像課堂一樣,要求準確的喊出段落裏犯的是哪一個謬誤呢?

    喊得出「招名」(也就是對方犯的謬誤)固然是好,但我認為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對謬誤的敏感度才是最重要的地方。

    對方犯的,到底是哪一個謬誤,有時不太重要,反正會犯謬誤的,多數也沒學過批判思考,不知道甚麼是稻草人、甚麼是訴諸群眾,光喊出來也沒用。

    反而是現實中的謬誤沒考試中那種明刀明槍(免得同學日後要求分爭論),往往收藏得極好,一不留神就會被曚騙過去。學到一聽到有不妥的地方就有反應,之後提高警覺,是我最大的得著。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名稱不重要,也不必將謬誤分得太仔細,不過,單單感到有不妥並不足夠,還要有能力指出問題在哪裏(但不必用邏輯或批判思考的術語)。

      刪除
    2. 佢本思考藝術係梁振英上台後,香港官員語言偽術盛行的今時

      今日,重看時真係感慨良多,如果大部分香港人也讀過該書,

      並能內化運用就好了.

      刪除